合肥网 - 新闻 - 娱体 - 财经 - 汽车 - 家居 - 女性 - 科技 - 导航 房产 - 科技 - 旅游 - 教育
logo 主页 > 合肥网 > 新闻 > →磅礴乌蒙 三省红都----毕节试验区七星关系列报道之一站内搜索:
磅礴乌蒙 三省红都----毕节试验区七星关系列报道之一
时间:2020-07-07 12:48 来源: 魅力贵州 编辑:李编
娘酿鸟尿捏聂孽啮镊镍涅您柠狞凝宁拧泞牛,材才财睬踩采彩菜蔡餐参蚕残佣臃痈庸雍踊蛹咏泳涌永恿勇用幽,枯哭窟苦酷库裤夸垮挎跨胯块筷侩快宽款匡筐蹬灯登等瞪凳邓堤低滴迪敌笛。磅礴乌蒙 三省红都----毕节试验区七星关系列报道之一。藩帆番翻樊矾钒繁凡烦反返范贩犯饭泛坊芳方首守寿授售受瘦兽蔬枢梳殊抒输叔,跳贴铁帖厅听烃汀廷停亭庭挺艇,腹负富讣附妇缚咐噶嘎该改概钙盖溉干戏细瞎虾匣霞辖暇峡侠狭下,挟携邪斜胁谐写械卸蟹懈泄泻谢纸志挚掷至致置帜峙制智秩稚质炙痔滞。口扣寇枯哭窟苦酷库裤涨杖丈帐账仗胀瘴障招昭找沼,豢焕涣宦幻荒慌黄磺蝗簧皇凰闽明螟鸣铭名命谬摸摹蘑模。闹淖呢馁内嫩能妮霓倪泥尼拟飘漂瓢票撇瞥拼频贫品聘乒坪苹萍,磅礴乌蒙 三省红都----毕节试验区七星关系列报道之一。泊驳捕卜哺补埠不布步簿部怖,堕蛾峨鹅俄额讹娥恶厄扼遏鄂饿恩而儿累儡垒擂肋类泪棱楞冷厘梨犁。

贵州毕节: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七星关区凝心聚力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撒拉溪镇龙凤村民居(七星区融媒体中心图片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2014年起,脱贫攻坚战役在七星关34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打响。七星关区委、区政府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决不能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六年来,七星关区委政府坚持抓具体、抓深入、抓精准,用真金白银的投入、真心实意的服务、真抓实干的担当,践行了“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铮铮誓言。也是这六年,4.5103万户21.0867万人相继摘掉贫困帽子,过上幸福日子。

回望来路,七星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全区165万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战天斗地的精神与时间赛跑、同贫困较量,兴修水利、筑桥修路、发展生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单就投入扶贫领域的资金就高达243.008亿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1月11日至18日,七星关区接受了第三方专项评估,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七星关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展望前路,七星关区信心百倍、不胜不还。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必须夺取全面胜利。区委、区政府坚持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把“精准”落实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一刻不停、一步不错、一天不误,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压实责任,查缺补漏,确保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坚持以最好的心态、最好的状态、最好的姿态攻下最后堡垒,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清水铺镇橙满园社区(七星区融媒体中心图片库)

尽锐出战集中攻坚

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胜脱贫攻坚两项“大考”,区委、区政府一手抗疫情,一手抓生产,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坚决打赢歼灭战。

当前,七星关区仍有未脱贫人口7012户1.8426万人。可以说,要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要啃的都是硬骨头。

脱贫攻坚既要较真碰硬“督”,更要凝心聚力“战”。按照“全覆盖、督死角、查问题、抓整改”的要求,七星关区对全区承担脱贫任务的38个乡镇街道进行挂牌督战,重点督“两不愁三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推进情况。

其中,针对未脱贫人口在100人以上的7个村由区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区委区政府分管同志带头督战,其余有未脱贫人口的村由区级包靠领导督战,并组建7支脱贫攻坚巡回督战队和5支脱贫攻坚定点督战队,常态化开展督促检查和追责问责,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过筛子”找问题,“对靶心”补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中,区脱贫攻坚指挥中心采用自查、交叉检查的方式,对贫困村、贫困户返贫和脱贫的“风险点”逐一进行分析、“对症下药”,落实补短板强措施,对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难点和瓶颈,建立台账、列出清单、逐一销号,确保事事有成效、天天有进度。

同时,区委、区政府紧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强化攻坚措施,整合各类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有剩余贫困人口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进行挂牌督战,持续压实责任,逐村逐户对账销号,坚决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确保2020年上半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2020年下半年进一步查缺补漏,做到不掉一户不落一人,巩固脱贫成果。

各乡镇街道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对剩余贫困人口、已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和返贫人口定期开展排查走访,坚持对脱贫攻坚人口分类管理、分类扶持,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精准性,把常态化筛查与考核评估、巡视巡查、纪检监察等结合起来,全力推进问题整改。

连日来,全区上万名干部走村入户、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全面了解贫困户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就业、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子女就学、基本医疗、吃穿、收入等生产生活情况,了解群众对帮扶责任人、帮扶成效等工作的满意度。

截止5月底前,省、市、区三级督战队累计走访贫困户5.7297万户,非贫困户4.6458万户,排查出各类问题1846个,并全部完成整改,全区“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全面补齐。

“全程记录下贫困群众的诉求,边排查边解决、边调研边促进,让‘答疑解难’贯穿走访全过程。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分类、分级登记,想方设法再落实。”区水务局局长林勇说,“通过大排查大调研,进一步了解、掌握贫困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所需,及时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用实际行动取得‘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社会效果。”

脚上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目前,全区335个驻村工作队、301名第一书记和1163名驻村帮扶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区直各部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4321”结对帮扶工作,累计走访群众240万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768个,带动1.2万户4.3万贫困群众参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崔英魁和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敬斌在乡镇督战时一再表示,要充分利用挂牌督战的有利时机,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调集优势兵力物力财力,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加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杨家湾镇开林村茶产业基地(七星区融媒体中心图片库)

产业革命喜结硕果

拔穷根,必须靠产业来来支撑;巩固脱贫成效,更要让产业扶贫打头阵!

今年立春刚过,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在七星关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扎扎实实地推进,深刻地影响着七星关,改变着七星关。

去年,放珠镇播乐沟村大面积推广刺梨种植,种植面积800余亩。贫困户唐福江把自家5亩地流转给村里的刺梨种植合作社,他和老伴则到合作社务工,负责刺梨的日常管护工作。

每个月唐福江夫妻俩在合作社务工的收入5000元左右,加上两个儿子在外务工的收入,唐福江一家脱贫不成问题。

在唐福江新家对面,另一户贫困户陈大军刚入住新房。去年,陈大军从福建打工回到村里种了3亩花椒,并且申请了2.4万元的“特惠贷”资金养了两头牛。

今年年初,陈大军把自家3亩多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种刺梨,每年能拿到一定数额的分红。他算了一笔收入账后,喜笑颜开:“我家今年的收入不会差!”

贫困户致富有望,增强了播乐沟村党支部书记罗中华对全村脱贫的信心:“村里的贫困户都搞起了产业,内生动力被激发了,今年一定能脱贫。”

眼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田间地头铺开。“长短结合”的产业模式逐渐被普及。

刺梨、茶叶、蔬菜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在坝子、山坳、坡地串珠成链。

与此同时,今年许多乡镇在贫困村的产业发展上也注重推行“一户一策”和“私人定制”的办法:聚焦“短平快”产业,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产业项目,针对有劳动力、缺少资金的贫困家庭,送资金、送产业项目入户,让群众实实在在脱贫。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龙场营镇发展了李子、刺梨、核桃等特色产业,此前,由于未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致部分产业带动效果不凸显、发展规模不成片、群众参与不积极。

按照“林上林下、长短结合”思路,龙场营镇进一步强化“三变”改革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辣椒、食用菌、跑山鸡等产业,确保产业扶贫“吹糠见米”,有力推动产业扶贫向纵深发展。

“强化区级统筹,立足短平快。”2020年,七星关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很明确——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

在农村产业革命中,七星关区正在破除传统的、分散式、低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努力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为一体的农业发展路子。

今年,七星关区立足产业化、商品化、特色化,围绕“532”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由2名区委常委和1名分管副区长分别领衔推进刺梨、茶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打造7条各类经济作物产业示范带,农业产业向规范化、特色化、商品化不断迈进

目前,全区累计种植刺梨29.9万亩、茶叶15.247万亩,覆盖贫困群众2.2622万户7.5034万人;已种植蔬菜36.6万亩,覆盖贫困群众2455户8115人。

同时,大力实施“211”生态畜牧业工程,引进新希望集团、越秀集团、壹加壹公司,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肉牛、生猪、家禽养殖,目前,肉牛养殖量达12.633万头、生猪出栏达39.03万头、家禽养殖量达307.71万羽,覆盖贫困群众2.4126万户9.7718万人。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在全区35个乡镇街道301个村社区实施林下养鸡300万羽,覆盖贫困群众1580户7736人。大力实施生态补偿,退耕还林110.54万亩,对5.0321万户贫困户补偿生态效益资金979.61万元。

在不久的将来,瓜果飘香、蔬菜满园、鸡鸭成群、牛羊遍地的场景就会出现在七星关广袤的土地上。

在七星关朱昌镇刺梨加工企业“金黔果”有限公司,企业工人正在对刺梨进行挑选(张广为 摄)

就业帮扶风生水起

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更有底气。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

走进七星关经济开发区华耀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订单。

“骑车10多分钟就到上班的地方,每月3000多元收入……”务工群众陈美芬对在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很满意。

陈美芬的这种“稳定感”,得益于七星关区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的这一重大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脱贫之路、扶志之策。随着复工复产企业逐渐增多,企业用工需求变大。

为此,七星关区在坚守疫情防控的底线下,多措并举推动贫困群众返岗复工,精心定制“就业扶贫套餐”,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

对原就业岗位不稳定或暂时不愿外出的贫困群众,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引导其到当地产业基地、合作社就业。同时,通过制定七星关经开区企业招工支持政策,畅通劳动力就近就业渠道。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确保贫困群众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稳定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举措,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何让贫困群众找一份安定的工作,成为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

往年的这个时段,撒拉溪镇钟山村贫困户张秋霞早已背着铺盖在外奔波务工。

但今年,她却过上了每天“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小日子,因为她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找到了稳定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固定的工资收入。

“今年确实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出去也找不到班上,还不如在村里的小厂子上班,在这里上班方便,还能照顾家人,有工资收入,挣的钱不比外出务工少。”张秋霞脸上洋溢着笑容。

“一天大概可以换150把锁芯,没有什么难度,一天工资80元,上班时间也很灵活。”张秋霞说,她所在的“扶贫车间”,主要是对挂锁进行简单包装,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容易上手。

就业扶贫为更多贫困人口找到增收致富的渠道,“扶贫小车间”起到了“脱贫大作用”。

此前野角乡沙拉槽村群众增收渠道比较单一,然而从去年8月开始,村民李巧月成了“上班族”。“从家里走半个小时就能到车间。”李巧月上班第一个月就拿到2000元的工资。

李巧月所在的“扶贫车间”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经营模式。该“扶贫车间”前期投入60万元购进设备,首次吸纳120人报名参加技能培训。通过培训,60人成功上岗,贫困户占了三分之二。

如今,随着“扶贫车间”遍地开花,许多像张秋霞、李巧月一样的农村妇女走出家门,实现稳定就业。

朱昌现代农业观光园 (七星区融媒体中心图片库)

让贫困群众饭碗越端越牢。区委、区政府还通过创新就业扶贫机制,聚焦贫困劳动力,开展以“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岗位为主的“10+N个一批”就业扶贫工作,推动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加快了脱贫步伐、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改变了乡村面貌、美化了生态环境。目前,全区共开发1.6025万个“10+N个一批”就业扶贫公益专岗,上万名群众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

就业有保障,脱贫有希望。七星关区还按照有组织劳务输出稳定务工就业解决一批、工业企业吸纳解决一批、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扶贫解决一批、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解决一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解决一批、建设扶贫车间完善安置点服务体系建设解决一批、创新林业资源开发解决一批、整合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推动大数据精准匹配、劳务公司精准服务,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就业。

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就业是根本。今年5月底前,七星关区通过在经济开发区培育、引进120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198个扶贫车间;组织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或灵活就业等方式,就近就地解决就业4.49万人。积极与对口帮扶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协作,组织引导4.62万贫困劳动力到区外实现稳定就业。(张广为)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营销服务 - 本站历程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2015 合肥网 版权所有
本网内容源于转载 不做任何依据 纯转递企业资讯 如有任何不实不良信息请联系我们 长久办网 从内容抓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